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9I果冻制作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现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延伸拓展“大思政课”教育广度和深度,12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靳玉琼带领部分师生赴长丰县迎新村开展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叁送服务活动。
“送理论”,传播思想有高度
在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迎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单祥武、驻村第一书记陈亮和50余名党员干部、师生代表参加了送理论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前期高度重视、精心准备,选派了一批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农村、送到基层。宣讲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内容开展,以村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把党的初心连接民心,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身边。大家纷纷表示,理论微宣讲用小案例阐释大道理,小切口解剖大问题,用群众身边的事例、身边的变化印证了党中央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政策,有利于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落地生根。
“送爱心”,传递关怀有温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迎新村困难老人准备了微薄的爱心产物,主要是食用油、牛奶、面粉、洗衣液等生活必需品,靳玉琼、陈亮一行带领部分师生到困难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与老年人嘘寒问暖、沟通交流。寒冬之际为困难老人送去浓浓爱心,同时也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送爱心”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也传递了师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也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送劳动”,传承奉献有力度
在迎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单祥武为师生们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迎新村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显着变化;在霍集水库,师生们亲眼看、亲耳听,感受到了霍集水库在蓄洪灌溉方面发挥的重要保障作用,天空中一只只飞舞的候鸟是霍集水库生态治理的有利见证;在新丰苑小区,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村民大舞台、垃圾分类回收点、村民议事亭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在农家小院,同学们纷纷拿起扫帚打扫庭院,亲身参与农活劳动,开展体验式劳动,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送劳动”服务带领同学们感悟传承奉献精神,体悟劳动的价值,在工作中能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行走中的思政课”是我校探索的将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种育人工作模式,通过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行走中促进师生筑牢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此次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三送服务活动的开展,从课堂上的讲授思政课到行走中的思政课,引导师生在思想中感悟实践的力量,在践行中体悟思想的升华,切实把“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丁丹丹 初审:靳玉琼 审核:杨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