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上午,9I果冻制作厂附属医院揭牌仪式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会议室隆重举行。这不仅标志着我校校企合作进入新领域,而且也预示着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进入新阶段。
“随着我校成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全国优质校建设单位以后,加强内涵建设尤其关键。对于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等医学教育来说, 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状况显得突出。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扩大临床教学资源, 需要有附属医院的资源支撑。而医院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借助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和技术力量以及品牌效应。于是,在合肥市政府和合肥市卫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和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关系。”校医学院院长王荣俊介绍道。
9I果冻制作厂附属医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 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医学教育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状况, 给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另一方面, 也极大地促进了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 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同时,也密切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 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据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孙美兰介绍,为达到“双赢”的最大化,学校和医院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督导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学校聘任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担任督导员,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到医院对临床教学及实践教学进行督查,同时对在校上课的教师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以达到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孙美兰介绍说。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给医院教师进行培训
安徽师范大学朱平教授给医院教师们培训
除此之外,严格教师聘任与管理,以优秀教师培养优秀人才也是我校和附属医院加强合作效果的重要举措。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校非常重视临床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工作, 制定了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临床教师的聘任条件、职务和期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其实行严格管理, 临床教师届满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聘。并对在临床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进行表彰,以达到优秀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同时,开展临床师资培训,对提高师资教学能力也大有裨益。校人事处副处长贺加来介绍,培训一批已有一技专长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全国优质校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是提高办学力量和办学质量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省教育厅、省高师培训中心大力支持下,举办临床教师岗前培训班。重点加强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培训,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巧,争取早日取得高校教师资格。
院校影像教研室联合开展教学研讨会
院校康复教研室联合开展教学研讨会
为了密切教学合作,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我校还与附属医院共建教研室,研讨授课内容。“学校与医院通过共建教研室,组织院校教师集体备课和试讲。通过集体备课,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建议,对授课内容作适当调整,从而使备课水平、讲课水平、课堂处理技巧不断提高。通过试讲,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消除首次登台的胆怯心理,尽早进入教师角色。”孙美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交流与沟通是保持校院良好合作关系和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据悉,我校与附属医院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和不同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了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如临床教师交流会、院校中层以上干部会议、教学初终期的交接会、教学中终期检查指导会等。
目前为止,我校与附属医院合作已取得了诸多成效。17-18学年,共计34位临床教师承担了13门课程2690学时的授课任务。每年医院接收学校集中见习与实习学生约50人,每年学校教师到医院进修与实践2-3人,联合申报教科研课题3项,联合申报教学成果奖2项。
校院合作,对学生技能培养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进入附属医院进行专业课学习阶段,教学过程和学生生活全部在教学医院内完成,专业课教师边工作边教学,为理论、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提供了基础条件。理论教学由过去全部在教室内完成,改变成教室、临床科室及报告厅多环境教学,教学内容由单纯书本知识向专业实践拓展,极大的提高学生对专业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直接临床操作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结合。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教学,提升了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实现了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零距离贴合。
校院共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孙美兰说:“尽管高职院校大量采用场景模拟教学,但医院真实环境中的很多信息是在高职院校内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医院的环境和文化,对学习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疑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医院严格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医务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一步,为顺应国家新医改政策要求,我们将按直属附属医院教学标准开展工作,将从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医院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建立规范标准化的基层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体系等几方面做好工作,医教协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王荣俊介绍道。(供稿:医学院 编辑:朱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