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形象上将教师比喻为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赋予它另外一个形象——燃灯者,做学生秉烛探路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四个特质:扎实学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它们也是铺就燃灯之路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学会用扎实学识制灯,以理想信念摆灯,凭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燃灯,成为一名合格的“燃灯者”,不负教师之名。
“给人以星火者,必胸怀火炬”,既要当燃灯者,照耀他人,首先得手中有灯,知识与技能是制灯的原料,获取的途径便是学习。尤其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如此的鲜活、多样,充满着变数与革新。他们崇尚理性,却又乐于释放内心情感;追求新潮,却容易被复杂局势所迷惑;渴望交流,却又不甘心接受说教。怎样更好的与学生交流,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时常慨叹要是多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谈心谈话技巧以及其他专业性技能该有多好啊!在学校提供的各种培训之外,我也会买来其他教育类书籍、关注知名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听取同事的治班经验,以期能长见识、增经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如果想让学生乐学好学,老师首先得成为具有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的人。要像植物一样,每天都在隐秘的成长。
当我们用知识与技能制好这盏希望之灯,接下来便要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摆在哪,需要我们心中的这杆秤来评定,即理想信念。现在流行讲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记得高考填报志愿时,家人都劝我读师范专业,觉得女孩子安安稳稳当个老师,还有寒暑假,是很好的选择。可是我拒绝了。并不是我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相反,我觉得它太崇高,责任太重大。我深知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不知道能教会学生什么,尤其触及到价值观层面,更觉战战兢兢。因为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可能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既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也是个人的治学精神、人格操守、学术趣味等,它们都会深入影响学生治学、修身、养性。成功的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出信仰真理而不迷信个人的青年群体。教师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重要责任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切记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点亮一盏明灯,为学生驱散前路的迷雾。
灯已制,位已摆,但能否持之以恒的点燃灯火,耀泽他人,需要道德与仁爱、奉献与牺牲。在我看来,游刃有余地处理学生事务不难,但要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朋友,可谓难上加难。辅导员工作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我平时负责学籍和团委工作,常会因为琐碎的行政事务不能完全顾及到四个班级的学生,时时心生愧疚,觉得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因为知道异地求学的滋味,所以待学生如弟弟妹妹般,总会在学习、生活上尽可能的给予帮助,想把最好的给他们,中秋节的月饼、平安夜的苹果、儿童节的棒棒糖......庆幸遇到的学生也都很好,能叫我一声“晨姐”便很感激。习惯将学生发给我的只言片语收藏起来,每当情绪低落、自我否定时便翻出来看看,然后重新燃起斗志。去年刚开学时班里有个内向孤僻的女生跟我说:“老师你好亮的,感觉会发光。”我很讶异,因为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在她寂寞时陪着聊聊天。他们让我懂得,永远不要吝啬你的善意,因为黑夜里,爱会发光。哪怕是最微弱的光,都会照亮些什么。
聚火照歧路,燃灯递温馨。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小辅导员,段位低,经验少,在宽严相济之间还没有找到平衡点,班级管理也不尽如人意,不曾奢望会被学生仰望,只愿能够并肩同行,用微弱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供稿:生物系 编辑:朱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