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接触过郑学斌老师的人都会发现,他永远在忙碌。一天24小时,除了草草吃饭、睡觉的几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他都在风风火火地忙碌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把时间精确到分钟,可是时间还是不够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郑学斌老师来说,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收获的殊荣不胜枚举。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截止2018年底,郑学斌老师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已经突破了40篇。扎根专业教学的郑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创新创业、专业技术大赛,每年都有捷报频传。《农产物质量安全检测》、《安徽省食品创新大赛》、《合职院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赛》等荣获奖项有8项之多。带领指导的学生社团,魔幻烘焙坊,被9I果冻制作厂团委评为优秀学生社团。郑学斌老师作为优秀指导老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2018年学生社团发展论坛暨“社团嘉年华”圆桌论坛,对当代大学生基于社团平台创新创业寄于殷切希望。被聘为巢湖市第七批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积极建言献策。2018年,郑学斌老师还先后被9I果冻制作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合职好人”、9I果冻制作厂“最美家庭”。还获得2018年安徽省“五好家庭”的殊荣。
郑学斌老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为了更好地让食品专业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郑老师带领16食品检测班的创业学生杨贤豹和公司师傅,利用假期时间,硬是把一个个实训与当前流行的产物相结合,拍成生产小视频,完成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校本教材编写。
“我把时间精确到分钟”
每一项成绩背后的辛劳和汗水无人能晓,这就是郑学斌老师,一位将时间精确到分钟,每时每刻都在奔走操劳的老师。
对郑老师来说,没有周末,他的工作时间表是标准的“5+2”“黑+白”,只要工作需要,只要是学生的事务,他都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教科研工作枯燥无味,耗时耗力,有时还需要很长的持续时间,做好教科研工作,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意志力。下班后,郑老师常常独自在实验室完成他的教科研研究,投入的人最容易忘记时间。每天晚上妻子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郑老师却始终坚持将手中的工作完成,才踏着夜色回家。妻子总是埋怨:“别人家吃夜宵的时间,我们家才吃晚饭。”“别人家人都吃了晚饭散步回来了,你才下班,单位里的事情永远都做不完,你就不能推延到明天做吗?”“哪里能拖到明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这句话成了郑老师的口头禅。
即便回到家中,他的学校工作依旧在进行。一会给这个学生留言,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一会联系实习的学生,随时了解他们实习时的工作和心理状况,以便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与问题学生谈心,有时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苦口婆心地教育,耐心程度让妻子都嫉妒:“你对自家儿子也没有这么上心过啊!”这些学生,虽不是郑老师的孩子,但胜似亲生孩子。节假日,郑老师安排他们聚会加餐,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学生们最喜欢求助的人,就是郑老师了。
以父母心对待学生,不放弃、不抛弃
郑老师同时担任叁个班级的班主任,责任之大,负担之重,可以想象。
九月底,班级一位学生身患重病,郑老师闻讯,第一时间赶到,随同救护车将学生送到四康医院。当时学生昏迷不醒,家长又没来,时间就是生命,郑老师二话没说,掏出钱给学生挂号、抢救。这段时间里,郑老师一次都没有回家,天气炎热,一连四五天,郑老师连回去换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嗓子都哑了,胡子也长了。回家后,妻子看到他形容憔悴,难过地哭了。
秋季招生,班级来了一位个子不高,身体消瘦的学生,他说是别的二级学院的新生,想转到食品加工专业来。听说有人喜欢食品加工专业,郑老师十分高兴,帮助学生安排好各项工作。但从学生飘忽的目光中,郑老师的心中,也隐隐有些担忧。原来,这位学生正处于严重的青春叛逆期。他之所以转专业,并非如他所说的“喜欢食品加工”,而是他用来挑战父母的一种形式。但凡是父母安排的,无论好坏,他都会说“不”!到食品加工专业不到叁天,他又突然给郑老师发微信,说他“不读书了,要回家!”郑老师赶紧联系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得知这件事后,就与他多次沟通,最后该学生干脆不接父母电话,父母到学校,他也避而不见。导致母亲和他关系发展到白热化地步。他妈妈甚至抛下话:“你要是回家了,我就只当没有你这个儿子。”面对着无可奈何的学生父母,唯一还能跟该同学说得上的话的郑老师,只能亲自去解决这件连父母都不能化解的棘手问题。郑老师把学生安排到烘焙坊参加勤工俭学,让烘焙坊的同学集体带动他,感化他。
无论郑老师怎么努力,这位同学总会隔叁差五地找出点事情,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对他进行心理辅导。每天晚上郑老师都会与他微信聊,发一些励志类的心类鸡汤。虽然,现在,该学生的情绪还经常出现反复,但频率大大降低了。以前叁天两头,现在十天半个月,连学生家长都能发现孩子产生的变化。郑老师以足够地耐心,去教化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叛逆青年。郑老师说,“我不管不行啊,他的父母已经彻底绝望了,我如果再放弃他,这个孩子就真的完了。”
这样的事例很多。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方面,郑老师有一套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郑学斌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讲课深入简出,通俗易懂,大量运用本人的亲身案例,结合公司对岗位的需求,来讲解本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在教学的同时,每天课前一个激励小故事,不断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郑老师不放弃每一个教育熏陶学生的机会,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为学生开导、解惑。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阅读传统文化《论语》,并把体会心得在学生微信群里发,教学生要“修身善已,崇德向善,礼让宽容”,学做事、学做人,做善事,做好人,每天选摘一些励志格言,给学生送去心灵鸡汤。晚上自习前,他又会有针对性地与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他希望用唐僧般的佛心、执着,去感化学生,温暖学生。
心里装的是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对待问题学生,不放弃,不抛弃。郑老师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他也因此被评为2017-2018年度优秀班主任。
创新与时俱进,创业孵化新人
郑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工作执着的、认真负责的老师。在郑老师的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最显着的特点。对待不同的学生,他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郑学斌针对食品专业的特点,建立了课程、实践、平台叁大双创教育体系,全面开展“专业技术+创新创业”的差异化创新创业教育。
这几年,利用魔幻烘焙坊这个学生创业平台,郑老师辅导有梦想创业的学生近一百人。对于这些学生,郑老师总是高标准、严要求,训练他们精益求进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
16食品检测班的杨贤豹同学就是郑老师的一名得意门生。他在郑老师的指导下,独自承担下烘焙坊的工作,在实习期间,就直接进入“小老板”的角色。在创业过程中,郑老师将烘焙坊的采购、制作、销售和管理工作,全权交于他打点。在郑老师的精心调教下,这位稚气未脱的实习生,以前所未有的成长速度,快速成长起来,如今,他已经完全胜任小公司的管理、采购和销售等全部流程的工作了,并于2018年4月份注册了《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俏喵烘焙坊》公司,开始他的创业之路了。
深入基层、植根于精准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
2018年,郑老师还被巢湖市人民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为了不辱使命,他丝毫不敢懈怠。一年来,不断给自己加压,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巢湖的农业发展、精确扶贫添砖加瓦。结合专业知识,一年以来,为巢湖残疾、脱贫、待业人员、养殖场培训五十多场,受益人员二千多人次。郑老师给贫困朋友传经送宝,举办这些培训班是深入推进当前农村贫困人员“精准扶贫”、“同步小康”工程的求真务实之举,是扎实有效改善他们民生的惠民富民之策,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提高他们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能够自食其力,早日走上致富路。同时受学校之约,结合自身经验和体会,为《阜阳公司家》培训班及《巢湖贫困乡村致富公司家》培训班做了两场《如何成为一个优秀公司家》的精彩报告。
为回报社会,今年国庆期间,郑学斌老师放弃休假时间,义务走进社区大讲堂,为社区居民普及膳食营养知识。他还多次带领暑期《魔幻烘焙指导就业培训》团队,到巢湖市、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丰富了福利院儿童的生活。同时为巢湖皖维集团、巢湖半汤深业温泉度假、巢湖希安琦玩具公司、巢湖鼎力电力公司等公司举办《中式面点师》员工技能提升培训17场,受益人数达1684人次。
2018年即将结束,但对郑学斌老师来说,这将是另一个开始,他本人也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坚持学习,不忘初心,开拓进取!(供稿:生物工程学院 编辑:朱鹏飞)